一、基本信息
1、母公司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药材规范化种植、药品生产、研发、销售和医药物流为核心产业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
2023上半年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情况
2023上半年总营收为5.00亿元,同比增长16.02%,研发投入为0.11亿元,同比上升157.75%,管理费用为0.27亿元,同比上升22.24%,销售费用为1.75亿元,同比上升11.38%。
2、子公司
单位:亿元
公司名称 | 营业收入 | 营业利润 | 净利润 |
医药股份 | 21.20 | 0.09 | 0.08 |
二、产品
主导品种盘龙七片为全国独家专利、医保甲类品种,曾入选中药保护品种。被评选为秦药优势中成药,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04%。此外,当前生产范围包含19个剂型、74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个保健食品和1个保健用品, 4个独家品种。
分行业和地区 | 营业收入(亿元) | 毛利率 | 营业收入同比增减 | 毛利率同比增减 |
医药制造和销售 | 4.95 | 54.81% | 16.37% | -1.41% |
华北地区 | 0.51 | 91.74 | 0.17% | -0.69% |
华东地区 | 0.59 | 89.75% | 0.11% | -0.37% |
西北地区 | 2.78 | 27.60% | 20.18% | -0.26% |
中南地区 | 0.73 | 86.22% | 27.99% | 1.04% |
三、市场营销工作
(1)盘龙七片治疗骨折真实世界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顺利完成项目伦理审批,目前纳入医院31家,该项课题预计下半年可结题。
(2)学术力转化销售力:公司立足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积极开展国家级、省市县级、幻灯点评、零售沙龙论坛等多模式立体化系列专业学术推广活动,赋能市场营销工作顺利推进。
(3)细分市场终端,品牌驱动营销业绩增长:公司在风湿领域的基础上,聚焦骨科、康复领域市场资源,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行业专业学会为平台,与风湿骨伤、疼痛康复领域权威专家建立联系纽带关系,有效驱动公司营销业绩增长。
四、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与多家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平台,对现有的项目进行系统化梳理,制定了“把握前沿、仿创结合”的研发思路,计划每年按营业收入3%左右的比例投入。
(2)采购模式:自产中成药业务原材料采购主要采用“以产定购”的模式,同时,根据药材各自的采集季节在合适时机进行“产地采购”。此外,公司通常采取“询价采购”或“竞价采购”模式选取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一般保持20—35天生产的库存需求。
(3) 生产模式:自产中成药业务主要生产模式以销定产,按订单和库存合理组织生产。
(4) 销售模式:自产中成药业务的销售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针对主要产品进行的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另一类为针对其他药品进行的经销商管理模式。
五、优势
1、产品
核心产品盘龙七片为我国著名风湿骨伤专家、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两次亲切接见的王家成老先生所献祖传秘方经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入选了六部国家级临床诊疗指南、三个专家共识、两部国家级重点教材和一部临床路径释义。
2、地理位置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素有“天然中药宝库”之称,其生产基地所在的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十年尝草,采而知之者精。之后,公司又布局“陕西七药”和特色“秦药”GAP种植基地,搭建了道地药材溯源体系数字平台,让“七药”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转型升级之路。与此同时,分别在柞水县营盘镇、下梁镇建设 GAP 药源基地,做到了“药材好,药才好”。
3、营销布局
立足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构建多品种营销格局,形成了“产品+学术+终端+品牌”的营销模式。构建以益母草颗粒、杞菊地黄胶囊、参苓白术散、护肝片等为组合的现有基药产品终端市场布局。
与此同时,公司已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完备的营销网络,与国内600余家医药商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通过上述医药商业公司将主导产品覆盖到国内等级医院4000余家,OTC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4300余家,社区医院、卫生院、诊所达4700余家,实现多品增销和临床、零售双轮销售驱动新格局。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联系方式:info@globalmarketmonitor.com/181-6370-6525。
企业微信
181-6370-6525